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章阁小产权房深圳 发现深圳(音频)︳党史中的深圳地名之章阁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1/07/19-22-29-123658.mp3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现深圳”栏目特别联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起策划了《党史中的深圳地名》系列音频,讲述我们身边熟悉的地名、不熟悉的党史故事,接下来将陆续推出深圳河、阳台山、白石龙、土洋村、皇岗水围等精彩的红色地名故事。今天,来讲讲章阁。

党史中的深圳地名之章阁

文/朱赤

章阁,是宝安县区观澜河西山区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海拔600多米的栋旗山下,地处东(莞)宝(安)两县交界的特殊位置。它是先由黄木芬创建、后经王作尧整编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发祥地和重要根据地。

章阁村村貌(陈章博摄于2016年)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把魔爪伸到华南地区。从8月开始,日本飞机、军舰接连不断地对广东全省,特别是宝安地区,实施狂轰滥炸,企图以此来摧毁华南地区人民的抗战意志。在祖国的南大门宝安县境内,南头、西乡、深圳,以及布吉、罗湖、平湖三个火车站等多处被炸,给宝安地区人民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适应抗战爆发后新形势的需要,1937年9月,中共广州外县工委决定,把东莞县工委改为东莞中心支部,领导东莞、宝安及增城(部分地区)三县的党组织和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1月,中共广州市工委派共产党员王启光,以“救亡呼声社国防前线工作队”的名义,带领10多人到宝安县城南头及西乡、乌石岩、沙井、松岗、龙华、深圳等地,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紧接着在12月,中共广州外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刘向东、黄木芬,以“抗战教育实践社流动工作团”正副团长的名义,带领10多人到东莞、宝安交界的天堂围、观澜、龙华等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观澜乡成立了“抗敌后援会”,以及“青抗会”、“妇抗会”、“农抗会”等各种抗日群众组织。

1938年初,黄木芬在“观澜乡抗敌后援会”副主任吴盛唐、观澜爱国民主人士陈其艳和宝安县传奇人物曾鸿文的支持下,在观澜、龙华地区征集民间枪支,建立了抗日自卫队。2月底,东莞中心支部书记姚永光到宝安南头与王启光会合;中心支部委员张广业带领“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的一个政治工作队,到观澜的章阁、白花洞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与王启光、黄木芬会合;3月,东莞中心支部宣传委员王作尧到平湖山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5月,东莞中心县委成立,姚永光任书记,袁鉴文任组织部长,王作尧任宣传兼武装部长,继续领导东莞、宝安、增城等县党组织。共产党员黄木芬、王启光等人的组织关系转到东莞中心县委。

章阁村老村(陈章博摄于2016年)

1938年10月12日,日军两个师团5万余人在大亚湾登陆,驻防广东的国民党十万正规军促不及防,望风而逃。仅仅10天,日军轻取广州,旋即回师“扫荡”。一路由东莞进占宝安县南头城,另一路沿龙岗、横岗进占深圳镇。原驻南头城一带的国民党第153师913团撤到观澜山区,士气低落。张广业和王启光等撤到观澜章阁、白花洞,黄高扬带领东莞清塘地区的自卫队,也到白花洞与张广业会合。12月初,日军扫荡过后即撤往东莞。

为了加强对广九铁路沿线东宝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东莞中心县委决定,在宝安观澜章阁村成立县一级领导机构“中共东宝边区工委”,书记张广业,委员有黄木芬和黄高扬,领导宝安及东莞的塘厦、凤岗、清溪、樟木头等铁路沿线地区的抗日斗争。东宝边区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基地;把各支武装队伍集中到章阁,共同对付日军“扫荡”;派王启光到国民党军第153师913团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他们留下来坚持抗战。

章阁村炮楼(陈章博摄于2016年)

10月中旬,在观澜白花洞村成立中共东宝联合县委,书记张广业。联合县委在观澜章阁村建立“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第二大队,黄木芬、蔡子培分别担任大队长。12月下旬,王作尧获悉张广业等人在章阁、白花洞,立即率领40多名模范壮丁队员,从东莞转移到章阁、白花洞,与“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汇合,于1939年元旦在苦草洞整编为旗帜更加鲜明的抗日队伍——“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作尧,政训员何与成,总支书记黄高扬,惯称“王作尧部队”。全大队共120人,编为第一中队和短枪队,立即开往龙华、乌石岩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作者朱赤为深圳市龙华区阳台山文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