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垃圾分类:深圳3.0样本调查

夏季的深圳,体现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经过白天的水汽积累,下午三四点经常下雨。

骤雨初歇,垃圾转运车也刚好来了,60岁的张全(化名)已经等了许久,他赶紧将小区垃圾站的几箱垃圾送上转运车。

他说,按照正常的时间,在上午9点半,垃圾车就该来了。但最近经常延迟到下午,因为小区垃圾中转站空间有限,垃圾箱不够用,从前夜积累的垃圾只能堆放在地上,雨后,空气中异味的传播范围更广,弥漫到小区里。

经过几年的渐进式改造,深圳市对生活垃圾的后端处理,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九大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系统。

张全负责的是其他垃圾的收运,按道理不应该有很大的异味。但这些垃圾中,依旧夹杂着很多厨余垃圾,渗滤水造成多重污染。

在尚未进行强制垃圾分类的深圳,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的现象依旧普遍,即便是最早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督导的南山区,在进行了一年多的督导后,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准确率也仅为30%。

随着上海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开启,更多城市也已经在做准备。根据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国46座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

继上海之后,北京也将推动垃圾分类正式立法,深圳也紧接着宣布,2019年内将完成立法进行强制垃圾分类。

但对于张全来说,他不关心垃圾分类,在他看来,政府进行垃圾分类的确有投入,也有听闻对所属的清运公司有奖励,但他更烦恼眼前没有看到垃圾减量,对于年纪越来越大的他来说,已经有些不堪重负。

不过,张全工作的这个生活垃圾转运点存在收运不及时的问题或是个例,万江,记者走访其他转运点,发现这样的问题尚不严重,转运点明确要求“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清运一次”,其他街道工作人员表示“频率足够,垃圾桶够用”,而且深圳的垃圾分类清运一直在进行,平湖,对于未来垃圾强制分类,他们认为对于清运模式并不会有太大改变。

经过了19年的准备,深圳的垃圾分类到了接受检验的时刻。深圳引进再不断增加投入,2018年市、区各级财政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累计投入约2.3亿元。

提高前端参与度

深圳自2000年成为住建部首批公布的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陆续在住宅区和城中村配备7000多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主要进行宣传教育。直到从2008年开始,通过在住宅区建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形成 “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0版本。

2013年7月1日,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挂牌成立。随后,深圳各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也相继成立。

深圳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2017年6月3日又首发了全国第一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按照“大分流、细分类”的思路,清晰说明家庭产生的大件垃圾、年花年桔、废旧织物、玻金塑纸、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投放方法。

随后在3478个物业小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为后续强制垃圾分类提供条件。

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开始,深圳部分小区已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3.0版本,即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厨余垃圾。

目前,全深圳市805个住宅小区已率先实现这一垃圾分类模式,设置了2348个集中分类投放点,涉及48万户大约167万居民,但这与深圳过千万的常住人口总量相比依旧较小。深圳全市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约2800吨/日,回收利用率约为27%,与住建部要求达到35%以上的工作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分类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廖齐梅表示,未来还计划推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4.0版本,2020年居民分类参与率要达到80%以上。

垃圾分类的推行也直接带动了新的项目。

记者查询深圳市福田区政府采购网发现,涉及“垃圾分类”的采购项目包括宣传物料、公共场所宣传服务、督导项目、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专用可降解环保塑料袋等。

记者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深圳政府将权力下放到街道,由街道直接对管辖区域内的垃圾清运工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择合作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具备政府要求的资质。各区针对分类后不同类型的垃圾分别委托了专业公司进行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处理。

在试点小区,有害垃圾与可回收垃圾集中分类投放后,由物业公司预约免费回收,专业企业专车运输,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占比高的厨余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回收,专业企业进行资源化回收。只有量最大的其他垃圾,需要通过垃圾转运站,市政运输至焚烧发电厂或填埋厂。

在垃圾清运费用方面,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居民、生产企业都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理应在垃圾处理中承担一定责任。所以,深圳从2007年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原特区内外分别管理的模式,在费用支出方面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与清运公司和末端处理单位的垃圾重量进行费用结算,但未与垃圾清运量挂钩。

所以,在这种收费和处理模式下,记者走访的几处小区垃圾转运点,清运公司对于未分类的其他垃圾都采取直接收集和转运至转运点,最后直接进入末端处理环节。

对此,记者发现,对于这种现象,今年几位市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中也有提及,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并未与垃圾产生量挂钩,生活垃圾清运费用也未与垃圾清运量挂钩,各区垃圾处理设施容量与垃圾产量不完全匹配等。

他们建议建立市场化垃圾收费机制,调节生活垃圾处理各环节利益分配,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运营质量。同时将垃圾处置费用纳入清运公司成本,将政府与清运公司费用结算调整为根据服务区域人口数量核算垃圾处理费用,以价格机制促进清运公司主动拓展分类垃圾处理市场,减少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总量。

在张全看来,前端的垃圾分类除了居民的准确投放,清运公司确实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他希望政府对清运公司费用调整之后,增加的额外劳动费用能够体现在自己的工资中。目前该小区垃圾转运点的几位工人已经不堪重负,要求增加新的人手,新的招聘启事已张贴在中转站的墙上。

后端等待减量

垃圾分类给产业链带来大量机会,除了在前端的垃圾分类、收运市场的设备设施供应、工程技术服务、卫生保洁服务等,投资比例最大的在后端的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处置市场。

目前专业从事固废处理投资、生产运营业务的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BOT、PPP等模式,如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

目前产业链中有经济实力、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主要选择垃圾焚烧发电,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

垃圾焚烧发电可以直接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张全所遇到的麻烦,也是垃圾总量快速增加造成的。

“其实不是前端设施设备的问题,垃圾连桶一起运去转运站之后,转运站再将这些垃圾运去指定的垃圾处理厂,但是这些垃圾运输车在垃圾处理厂门口排起长队,很长时间才能轮到卸垃圾,再回来放置空垃圾桶运小区的垃圾就已经很晚了。”张全说。

过去1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日均焚烧、填埋量年均递增6%。深圳运行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5座,填埋场3座,都处于满负荷的运作状态。

按照市城管局垃圾分类中心2018年数据,深圳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达22300吨,目前25%被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偏低,导致每天仍有16600吨的“其他垃圾”要经过焚烧与填埋处理。运输这些垃圾的车辆首尾相连,接近两条滨海大道的长度。这些垃圾一部分送往填满场进行卫生填埋,另一部分则送去焚烧厂焚烧发电。

在后端处理上,深圳正加快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今年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三大垃圾处理设施将全面建成,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0300吨/日,将实现垃圾零填埋处理。

此外,深圳还将打造集分类垃圾收运预约、前端投放数据采集、中段分类收运监控和末端处理去向监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