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创新社会治理】深圳市宝安区:建立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体系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关系着每个人的人生幸福,也是整个社会和谐与安定的基础。但是,“家庭暴力”却像一把利剑,悬在许多家庭之上,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保护妇女儿童,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止情感纠纷演变成家庭暴力及民事案件上升为刑事案件,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把保护妇女儿童作为“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重要课题,在全区全面建立源头预防化解和快速应急处置机制。

一、建设背景与起因

(一)进一步提升宝安区社会治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行政大区、人口大区,辖区面积397平方公里,实际管理人口约573万人,社会治理难度大、任务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变化,近年来宝安家事情感纠纷多发易发且日趋复杂化,不少家庭也遭遇着家庭暴力的困扰,甚至因此引发刑事命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据统计,2018年宝安区妇联受理维权个案1129宗,其中家暴案件273宗,儿童受暴案件36宗;区公安分局110接报涉及家事情感纠纷警情8720起,其中涉及儿童家暴警情428起;区公安分局共立破命案24宗,其中8宗由家事情感纠纷引发,占命案总数的33.3%。以虐童、家暴为代表的家事情感纠纷处置不当容易引发“民转刑”恶性、极端案件。如何整合力量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是宝安社会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二)进一步完善家事情感纠纷防范化解机制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反家暴”工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大难题。当前家事情感纠纷案件呈现出事前难以发现、事中处置效果差、事后跟踪服务少的特点,容易使得家庭内琐碎细小的矛盾升级为家庭暴力或普通的民事案件恶化为刑事命案,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1.家事情感纠纷案件事前发现难度大

一直以来,当事人囿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想影响,很多矛盾双方当事人选择隐忍不发,加上宝安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在同一社区、同一小区的人员间彼此缺少了交往的频率和质量,矛盾纠纷发生时邻里难于发现。由于缺少邻居、亲戚朋友及专业机构的及时介入,矛盾无法化解,极易升级甚至酿成恶性案件。

2.家事情感纠纷案件事中处置效果差

引起家事情感纠纷的案件原因涉及经济、心理、教育等多方面,案件处置往往需要综合的专业知识予以支撑,但各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各自为战,流转案件信息不清晰,案件处置时效低、针对性不高,未形成合力。

3.家事情感纠纷案件事后跟踪服务少

对于家事情感纠纷案件,布吉村委统建楼,公安、法院、司法等单位一般按照职权处置完当下事件即可:公安一般以制止当前冲突、教育和训诫双方当事人为主;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妇联的调解往往由于一方的不配合“无疾而终”;法院案件判决或裁定后,对被申请人有无继续实施家暴行为等双方后续行为不能很好掌握。

由于家事情感纠纷案件在事前、事中、事后中缺乏联动处置、后续跟进机制,难以防止矛盾纠纷恶化升级。如何建立防范和快速化解机制,成为完善宝安区家事情感纠纷处置的当务之急。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出台“八条措施”,让妇女儿童保护有章可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框架下,2019年1月,宝安区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分局、妇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宝安区家庭暴力预防救助和应急处置八条措施》,内容如下:

1.实行未成年人被家暴强制报告制度,学校教师、医务人员、物业管理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及时劝阻、帮助、处理,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妇联组织投诉。未及时报告造成不良后果的,实行问责。

2.在区妇联成立宝安区家庭暴力防护中心,各级妇联组织设立家暴有奖举报热线,鼓励市民群众举报。

3.在各社区设立专门为妇女儿童服务的“馨和家园”工作室,一社区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对家暴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4.凡投诉到妇联组织或110接报的涉家暴案件,情节轻微的,由派出所调查核实后予以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法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可以通知社区工作站、司法所以及所属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妇联以及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机构团体,商请联合进行调处。

6.区民政局设立家暴庇护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所在街道办事处根据需要提供必要关爱帮扶措施,或将受害人送到庇护场所。

7.区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设立绿色通道,在24小时内签发保护令,社区工作站、妇联、派出所可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8.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中小学法治教育必修课程,纳入“宝安市民教育第一课”,纳入反家暴干预、执法和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内容。

“八条措施”的出台,从制度、措施、阵地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反家暴工作:一是在全市率先建立未成年人受暴者强制报告制度。通过学校、医院、社区、物业多渠道尽早发现儿童虐待、家庭暴力等问题,及时劝阻、帮助、处理,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妇联投诉。二是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制定案件评估、转介等9个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联动。三是综合运用了依法惩戒、人民调解、心理干预、救助帮扶、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既体现法律权威尊严,又体现深圳温暖温情。四是纵向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反家暴阵地建设。在区妇联设立反家暴中心,在各级妇联开通家暴有奖举报热线,在各社区建设“馨和家园”工作室,配齐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五是加大反家暴教育培训力度。将《反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中小学法治教育必修课程,纳入“宝安市民教育第一课”,纳入反家暴干预、执法和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内容。

该制度实施以来,经强制报告受理的未成年人家暴案件共35宗;区公安分局共开出《家庭暴力告诫书》211份;区司法局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法律援助案件25宗;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1475件,调解成功1438件,成功率97.5%,防激化率100%;区民政局庇护家暴及救助未成年人24人次;区法院共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8份,比去年同期增长44.4%;全区各部门开展反家暴教育培训、宣传活动500余场。

(二)汇聚多方力量,让妇女儿童保护形成合力

以往反家暴处置工作,各职能部门职能分配呈条块分割,呈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案件处置时效低、针对性不高。一方面各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各自为战,流转案件信息不清晰,如管控通转介至妇联的家暴个案,常因案主信息不详、缺少前期处置过程描述或超出跟踪反馈时限导致无法及时提供精准、有效的维权帮扶服务。另一方面各部门未形成互联互动制度,受理部门在处置案件过程中,当事人有特殊困难、有相关诉求需要其他部门介入处理的,因无法联系其他部门具体业务负责人而降低处置时效。因此,“反家暴”工作需要整合各个部门力量的联动与配合。

宝安区明确公安、妇联、司法、法院、社区五个单位为反家暴主要责任单位,实行首接负责制,首接部门综合案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案件在五个责任单位间有序流转,“五个维度”多管齐下,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多方联动局面。

“首接负责制”即首先接到案件的单位对案件负有牵头和统筹责任,以避免不同单位间相互推诿;在此原则下,首接部门综合案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案件在五个责任单位间有序流转,“五个维度”多管齐下的有序格局。

一是依法惩戒。接报家事情感纠纷警情,辖区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处置,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予以批评教育、出具告诫书、行政处罚等惩戒。

二是开展心理疏导。根据当事人需求,妇联依托“馨和家园”平台,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疏导、压力排解等服务,全程为事件处置提供心理支撑。目前全区124个社区普遍建立“馨和家园”工作室,实现“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全覆盖。

三是开展人民调解及法律援助。对有调解需求的案件,区司法局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并依法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2019年7月1日,新安街道谢某因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协商离婚不成向法院起诉,但因无钱请律师,申请法律援助,新安司法所受理核实后,为其安排了公益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四是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当事人需求自己申请或妇联、派出所、社区等代为申请,区法院在72小时内为当事人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法院在24小时内签发保护令。这种保护以法制强制力为后盾,施暴者倘若“旧病复发”,法院既可依法处以经济上的罚款,又可采用司法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是施暴者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紧箍咒”。

五是开展后续关爱帮扶。在后续回访跟踪工作中,街道和社区针对贫困、残疾、单亲等家庭状况,根据需要提供关爱帮扶,并将案件纳入网格巡查事项,网格员回访重点关注,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并上报。

(三)开发智慧平台,让妇女儿童保护工作实现全流程智能管控

“智慧城市”建设是宝安区在城市治理上的一项创新之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深圳市宝安区智慧城市治理研究报告》认为,宝安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利用大数据平台、现代信息和通信科技手段,重构了城市治理体系,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反家暴”工作也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由于发现难度大、参与单位多等客观原因,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流转案件信息不清晰,案件处置时效低、针对性不高,事后跟踪服务难等不足依然存在。为了击破“痛点”,宝安区发挥智慧管理平台的基础和优势,开发了“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平台”,实现了妇女儿童保护“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全流程信息化查办”,有效解决以往各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

一是任务自动推送,根据案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高中低”分级分类管理,南山统建房,结合当事人诉求,将案件自动分拨给公安、妇联、司法、法院、街道社区等部门协同处置。二是全流程闭环管理,紧扣事件的发生、处置、化解三个关键节点,形成案件上报、任务分拨、分类处置、回访跟踪全流程智能化闭环管理,逐案建立电子档案。三是在线督办考核,案件处置责任到人,人机绑定,“事过留痕”,案件状态和处置责任情况在线可查,业务数据直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分拨处置、跟踪督办进行量化考核。4月12日试运行以来,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系统,共纳管案件957宗,其中家庭暴力265宗,情感纠纷692宗,已处理案件753宗,占比78.68%。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宝安区汇聚全区力量,从源头上预防,从机制上创新,从技术上突破,逐步织牢妇女儿童保护网。截止2019年9月底,全区共化解家事情感纠纷案件2862宗,区检察院受理儿童虐待案件为零;区妇联“馨和家园”工作室共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个案1496宗,服务4338人次,开展危机干预个案77宗,其中家暴高危个案69宗,自杀危机个案8宗(包括2宗现场干预自杀个案)。多部门协调联动、全流程闭环处置的矛盾纠纷防控疏导机制初步建立,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家事情感纠纷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以家庭和睦促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宝安样本”初步形成。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