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月1日,《深圳特区报》公布了《20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实施及2021年计划草案》全文(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2021年深圳工作计划进行了非常详细、全面的介绍,信息量非常大、重磅:
2021年,深圳将推进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和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加快全面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编制出台深圳土地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完成交通五期规划,发布商品房、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措施和实施细则,都深圳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有关......
深圳将在2021年做这些大事
1.加快发布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启动区建设实施方案
报告建议加快发布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启动区建设实施计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公园发展规划和规定,实施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
2.积极推进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的出台
报告建议积极推进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的出台。
高起点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服务城和国际金融城,努力建设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城、深港贸易物流城、专业服务城、未来产业城、产学研创新城、文化创意城。
前海新总规会有哪些实质性变化?值得期待。
3.推动发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报告提出,推进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开展深圳都市圈土地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专项规划研究,加快建立1 1 N都市圈规划政策体系。
此外,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无疑将在促进城际线路和地铁延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里的报告特别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共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这对几个城市的市民来说是个好消息。
4.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出台
报告提出,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发布(2020-2035年),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促进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还提出了深圳重点区域规划:全面加快香米湖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北站国际商务区、大云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九龙山数字城、互联网 未来科技城等。
5、交通五期规划编制完成
报告建议完成五期交通规划的编制。
此外,深惠、深圳大学、广莞深前海至皇岗港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江西深圳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加快东部高速铁路新城、机场新城、西丽高速铁路枢纽等重大交通节点建设。
6.出台商品房、人才房、公租房管理办法和细则
报告建议改造和筹集10万套以上的租赁住房。出台商品房、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筹集8万套公共住房。
继续开展大规模住房建设,居住用地供应不低于3.6新建住房1500万平方公里以上。
7.从3岁以下的护理到幼儿园、初中、高中、大学,大力发展
新增幼儿园学位2.5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私立幼儿园占幼儿园儿童的85%以上。
完成60所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改扩建工程,新增公立义务教育学位8.8万个。
努力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高中园,投入使用省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9所高中,增加普通公立高中学位1.65万个。
深圳音乐学院的建设,加快深圳师范大学的建设,促进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校区的批准,努力将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纳入国家双一流大学的建设。
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幼儿园(幼儿中心)开设幼儿园班,建设30家普惠托儿机构和30所综合幼儿园,新增2400个托儿所。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预期性指标
——GDP增长6.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3.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约2%。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约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
(二)约束指标
-新增就业人数17万人。
-万元GDP水耗下降3.5%。
——节能减排指标以国家和广东省下达为准。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1)坚持外部严格防止输入,内部严格防止反弹,实施海陆空运输、港口检疫、目的地交付、社区防治四环节闭环管理,加强港澳信息通知、健康联合检查、健康证明等联合防治机制,根据情况采取更科学准确的措施,确保人员、货物的正常流动。
(2)加强对进口冷冻冷链食品的监管调查,实现全过程闭环监管的可追溯性,正常开展农贸市场、肉类水产冷冻库等重点经营场所疫情风险调查。
(3)加快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和传染病储备医院建设,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改造,提高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
(4)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技术支持能力,建立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体系1-2三级防护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组织新突发传染病检测试剂、药品、疫苗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新的公共卫生技术和产品。
(5)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出台深圳市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规划,加快菜篮子镇和蔬菜储备冷库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
(二)全面巩固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重点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试点启动区
1.全面推进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提高效率。
(1)建设高水平规划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发布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建设实施计划、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和规定,实施光明科学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国家科学中心综合建设框架体系。
(2)建立国家科学中心高效综合建设运行体制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统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财务保障机制。
(3)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辐射光源X加快材料基因组、脑分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超级计算中心二期机房建设和设备采购。
(4)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开发建设,推进国际生物医学基地二期15万平方米新整备科研空间投入使用,推动科研人员和物资便利流动、互联网安全开放等试点政策落实,支持深港澳创新主体联合攻关。
2.加快建设一流的基础研究机构体系。
(1)制定并实施十年的基础研究行动计划,完善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投资机制,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的比例2.7约%,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增加6.5%。
(2)加快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加快鹏城实验室核心 基地 网络建设,建立多地布局协调运行体系,建设鹏城云脑Π,推进鹏城云脑建设Ш,努力在网络信息等领域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3)加快深圳湾实验室和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建设,完成深圳湾实验室永久场地选址和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设备仪器采购。
3.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
(1)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新国家体系的有效途径,重点组织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参与量子信息、空间技术、脑科学、细胞和基因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项目。
(2)系统梳理城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重点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关键新材料、基础软件等50多个技术研究项目。
(3)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对实施项目进行里程碑评估,加强全过程可追溯性管理,跟进动态管理,加快技术研究过程。
4.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1)发布重大技术设备第一(套)、新材料第一批、软件第一版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促进自主创新设备、重点基础产品和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200多亿元。
(2)鼓励和支持领先企业建立创新联盟,围绕尖端产品创造、概念产品试生产、新产品小批量生产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求,建立多个概念验证中心、共享生产线等新的科技服务平台。
(3)出台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措施,利用规模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帮助优质天使项目参与子基金或直接投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建设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研发机构等平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多家PCT专利申请量1.8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66.5件。
5.加大全球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1)深入实施鹏城孔雀计划和鹏城人才计划,突出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目标,增加国内外1000人。
(2)启动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实施跟踪个人的中长期资助模式。
(3)提高国际一流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深化国际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更方便的海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探索技术移民政策的实施。
(4)促进科技开放与合作,促进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的建立,举办首届全球创新城市峰会,加快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新机制的建设。
(三)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1.实施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工程。
(1)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
(2)加快提高核心基础部件、核心电子元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技术、工业基础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努力批准未来通信高端设备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制造创新中心。
(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产业优势领域集约培育,新增60多家国家专业小巨人企业和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吸引,实施投资推广项目推荐奖励,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相关性高、驱动能力强的项目。
(5)加强质量、标准、计量、检测等能力建设,加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争取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一批新标准。
(6)开展优质工业空间供应行动,制定工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新建制造业产业空间1000万平方米,建成300多万平方米。
2.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
(1)引导优质资源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学、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若干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努力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1000亿元。
(2)制定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定制靶向政策包,支持本市高校优先将微电子学科纳入高水平学科建设。
(3)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和园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支持一批晶圆制造、包装测试、芯片设计企业做大做强。
(4)实施生物医学产业倍增项目,加快细胞和基因治疗地方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对一类新药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和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的生物医学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南山生物医学产业创新引领区、福田深港生物医学创新政策探索区、龙华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龙岗宝龙生物医学创新发展试点区、大鹏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学试点区、坪山国家生物医学产业基地的协调发展。
(5)充分发挥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技术评价检查大湾区分中心的作用,吸引世界知名企事业单位聚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3.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
(1)在量子技术、区块链、未来网络、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深海空间开发技术、氢能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领域,规划和布局一些未来的产业项目。
(2)实施产业跨境一体化示范,发展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快若干未来产业的形成,建设未来产业政策头。
4.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1)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培育和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2)实施开源智能操作系统、脑计算、卫星数据等重大数字经济项目,努力实施国家卫星数据集成应用产业基地。
(3)实施5G 8K AI 云新引擎战略,加快中国鹏鹏、升腾产业源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未来城市场景的应用与整合,在政府事务、医疗、物流、能源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开放智能网络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投入使用。
(4)实施包容性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2万家中小企业上云,打造一批5G 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准园区。
(5)建设全民享受的数字生活,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数字图书馆等,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辐射范围。
(6)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交易流通,优先开放企业登记、监督、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鼓励第三方深化公共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加快建设多个大型先进的枢纽数据中心,积极做好深圳数据交易所的前期准备工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8%。
5.加强现代金融服务创新能力。
(1)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计划,创新直接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新增企业贷款5000多亿元,普惠小微贷款1500多亿元。优化直接融资环境,新增企业发行债券1000多亿元。
(2)实施科技金融一体化计划,建立完整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涵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投资,提高风险投资金额占全社会融资的比例。
(3)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证券、基金、期货、保险公司设立外资控股,支持海外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大湾区债券平台建设。
(4)实施金融科技专项扶持政策,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前瞻性布局下一代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14.5%左右。
6.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高水平。
(1)建设国际展览之都,引进若干国家、国际、综合知名展览,继续增强高交易会、海洋博览会的影响力,积极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展览平台,开展云文化博览会、云设计周等新的展览品牌活动。
(2)做好科技服务,培育壮大众包、众扶等R&D服务新业态,培育发展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
(3)加强深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交流力度,推动设计、法律、会计、人力资源等行业高端化发展,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保持在75%左右。
(四)大力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升级扩容,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圳样本”
1.加快消费。
(1)出台以优质供给引领创造新消费需求的工作计划,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
(2)促进传统商品升级,优化汽车指标监管政策,完善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额100亿元,积极培育住宅汽车、共享汽车租赁等特色汽车消费市场。广泛回收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支持智能终端消费的扩大。
(3)培育和扩大新的消费形式和新模式,引进和建设多个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未来新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如体验消费、定制消费和第一商店经济。
(4)完善互联网 消费生态系统,建设数百亿直播基地,鼓励智能商店、智能街区、智能商务区建设,新增网络零售额约500亿元。
(5)放宽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促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儿所、家政等消费的质量和扩大,在开放社会教育、医疗机构等方面建设若干示范旗舰项目。
(6)实施现代高质量核心商务区建设行动,推进重点商务区离境退税店全覆盖,福田中心商务区、罗湖人民南方商务区、南山后海超级商务区高标准建设,升级华强北电子第一街,完成东门高品位步行街环境改造,加快海洋世界建设、快乐海岸、大梅沙、宝安中心区1 N夜经济示范街。
2.积极拓展投资空间。
(1)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公共卫生、应急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的不足,完成市政府投资约17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约2300亿元。
(2)创新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服务的新措施和机制,进项目协调智能化转型,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100亿元,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投资3000亿元。
(3)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基础设施投资约1000亿元。
(4)稳步扩大工业投资规模,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将软件、智能集成、研发外包服务等投资纳入支持范围。加快深圳电网重点项目和亚太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推动工业投资增长约11%。
(5)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和储备一批公开发行REITs项目,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3.促进内外贸易协调发展。
(1)出台新一轮外贸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深化传统出口市场,加快发展新兴市场,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进口。
(2)围绕重要资源和产品打造世界级市场平台,打造国际关键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
(3)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 新零售等业态,拓展海外仓库建设,实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保税燃油加注等新模式新业务,新外贸新业态进出口额200亿美元。
(4)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实现前海综合保税区的封闭运行。平山综合保税区通过封闭验收,设立并开工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盐田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
(5)鼓励外贸企业开发适销产品,设立同线同质同标项目指导专项资金,搭建订单直接采购、国内销售促销活动等平台,新产品国内销售产值约2000亿元。
(6)出台若干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措施,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技术贸易,新增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0亿美元。
(7)建设高水平双向投资枢纽,抓住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机遇,深入研究和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举办2021年全球投资大会,推动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落地约2000亿元,200亿美元,实际利用100亿美元。
4.以强大的物流枢纽支撑商品服务顺畅流动。
(1)加快机场三跑道建设机场型国家物流枢纽,T4建设航站楼,建设使用机场卫星厅,扩大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大力发展全货机航运业务,实现货邮吞吐量150万吨。
(2)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推进以深圳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拓展深圳港口面向“欧美-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开工建设。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
(3)中欧班列湾区号正常运营,中欧班列进口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亚-东欧-新的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渠道。
(4)提高现代城市物流配送水平和效率,加快大容量、三维、智能高标准仓库和综合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加强城市消费低温加工中心和冷链配送、智能配送设施建设,培育多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物流业年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
(5)在全面改革试点实施的牵引下,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1.全面改革试点深入实施。
(1)推进第一批40项授权事项取得重大进展,启动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研究清单。
(2)完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加快完善综合改革试点滚动实施机制、风险防控机制、上级权限下放承接机制、协调发展机制,按照改革事项对应方案、操作规范、应用场景、评价体系的要求,实施分类账管理、项目实施、节点推广。
(3)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配合综合改革试点,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调整清单,努力批准实施,加强初步研究,出台经济特区数据法规、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法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法规、智能网络汽车管理法规等特区法规。
2.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1)发布深圳国家商业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清单,推出新一轮商业环境改革清单,加快解决薄弱环节和常见问题。
(2)加快市场商业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施计划,加强竞争中立实施意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独立管理,加快垄断行业竞争环节市场化,深圳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计划,深化区域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验。
(3)坚持以法治引领商业环境改革,深入贯彻深圳优化商业环境的规定,出台社会信用法规、多元化解决冲突纠纷的规定,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试行破产预重组制度。
(4)根据国际规则和标准,创造国际商业环境,简化港澳企业商业登记,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合作机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规则体系。
3.试行放宽市场准入的特殊措施。
(1)推进深圳试点示范区特别措施,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科技创新、金融投资、医疗卫生、交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2)开展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试点,研究明确市场壁垒的形态特征、判断标准和方法。
(3)促进涉企
全领域实行营业执照通知承诺制度,广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通知承诺制度。4.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推进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模式改革,出台科技奖励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揭示指挥官、赛马资助、里程碑评估等制度。
(2)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非竞争性拨款、竞争性拨款“双轨制”模式。
(3)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努力建立国家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中心,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
5.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一)出台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规则,促进二三产业土地混合利用。
(2)加强地下空间的利用和管理,出台地下空间管理措施,促进地下三维空间的统筹规划和利用。
(3)开展土地利用林用海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农业转用、林业利用、土地供应计划、海洋利用四项审批项目的整合,同时开展多调整、多审查、多证书等改革。
(六)开拓全面开放,切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1.大力推进前海开发开放。
(1)积极推动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方案、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出台。
(2)高起点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服务城和国际金融城,努力建设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城、深港贸易物流城、专业服务城、未来产业城、产学研创新城、文化创意城等六镇双港建设,建设港口企业进入国家发展的首选,第一站。
(3)全面推进国际城市新中心建设,建设前海深港广场和前海石公园,加快国深博物馆和前海地标建设。
2.加强深港澳更加紧密务实的合作。
(1)建立深港澳合作专班运行机制,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措施。
(2)深化深港金融互联互通,努力落户保险大湾区服务中心,推进深港第二上市机制建立,探索深港金融论坛举办,继续推进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计划。
(3)促进深港跨境直升机服务发展,力争在深圳湾港实施直升机通航一地两检。
(4)加快深港经济带顶层规划研究,制定深港经济带实施方案,加快皇岗、沙头角、罗湖港重建升级。
(5)促进深圳、香港和澳门的人才集聚,促进深圳和香港共同制定联合的政策包来吸引人才。出台实施计划,促进高度便利的海外专业人才实践体系,加快实施一些支持政策措施,促进香港和澳门同胞的深入发展,建设一些高标准的香港和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努力享受前海试点香港企业的公民待遇。
(6)加强与澳门在特色金融、文化创意、中医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3.打造深圳都市圈的高起点。
(1)推进发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开展深圳都市圈土地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专项规划研究,加快建立1 1 N都市圈规划政策体系。
(2)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
(3)推动用地政策创新,探索建立都市圈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共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
(5)规划深圳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都市圈重大项目数据库,推动一批标志性综合重点项目的实施。
4.深入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1)携手广州双城联动、双飞,落实广深首批重点项目(事项)清单,加快广州-建设深圳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深圳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的对接合作。
(2)深化双核 双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深圳汕头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推动两市合作突破。
(3)加强与潮州的合作,研究促进科技产业、文化旅游、智慧城市、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
(4)加快深中通道建设,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5)全面加强与韶关、梅州、清远、云浮等城市的生态产业合作。
(6)继续做好河源、汕尾的对口支持、东西合作、对口支持,加强产业合作、劳动合作和消费支持,建设深汕头中心医院和深河人民医院,促进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联系。
5.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1)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建设海洋大学,编制完成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设立计划,加快国家深海科研中心设立计划,高水平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规划建设海洋新城和海洋博物馆。
(2)进一步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重点培育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目标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3)织密国际友城网络,促进务实合作交流,恢复和拓展5条国际航线。
(4)促进深圳人民币国际投资贷款基金的发展。
(七)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1.促进城市均衡协调发展。
(1)编制发布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促进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全面加快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北站国际商务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九龙山数字城、互联网 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加快城市新增长极的培育。
(3)实施土地空间质量和效率提高计划,拆除和消化5000多万平方米的非法建筑,准备10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新城市土地供应2.5保留20平方公里的优质工业空间,改造升级村社工业区3平方公里。
(4)加快深汕头特别合作区建设,推进广东省深汕头特别合作区工作规定,支持深汕头特别合作区优质发展,建设深汕头第二高速公路,建设沙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加快广汕头铁路、深汕头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推进深汕头城际、深汕头第三高速、深汕头通用机场等项目。
2.建设现代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1)高标准规划建设对外铁路通道,建设深惠、深达、广莞深前海至皇岗港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铁路,推动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加快东部高铁新城、机场新城、西丽高铁枢纽等重大交通节点建设。
(2)继续优化高速公路网结构,建设深惠高速扩容改造、五和大道南坪快速连接线等项目,加快机载-惠盐高速公路复合改造、皇岗路快速改造、春风隧道、沿江高速公路下沉、母湾跨海通道等工程建设盐通道主体工程建设。
(3)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推进5号线西延、8号线二期、四期轨道交通调整线建设,完成五期轨道交通规划。
3.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1)鹏城智能体高水平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打造先进城市智能中心。
(2)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完成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升级,加快大数据平台一期、第二数据中心、深汕合作区备份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的初步设计,建设华南地区服务核心节点。
(3)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支持各部门建设业务应用,避免单独重复建设。
(4)深化公共服务一屏智能享受,推动政府服务在全市统一申请受理平台必进必进。推广秒报秒批一体化服务,新增100个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公民代码服务体系,推动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一码通用。
(5)深化智慧城市合作,加快深圳-建设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示范区,促进数字互联、人才交流培养、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八)编织牢固的民生保障网,让市民分享发展成果
1.加快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1)实施原特区外基础教育学位和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改进计划,努力建立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行动计划。
(2)新增幼儿园学位2.5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私立幼儿园占幼儿园儿童的85%以上。
(3)完成60所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改扩建工程,增加公立义务教育学位8.8万个。
(4)努力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高中园,投入使用省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9所高中,新增普通公立高中学位1.65万个。
(5)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深圳音乐学院,加快深圳师范大学建设,推进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校区的批准,努力将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纳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
(6)加快产业教育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深汕头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与香港职业培训局共同建设广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广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培训项目。
2.实施健康深圳建设行动。
(1)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医院福强医院住院楼小产权房故障,市口腔医院住院楼,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二期建设,加快深圳医学科学院、市人民医院、香港中国大学(深圳)医院、新华社医院、第二儿童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大鹏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新扩建项目,新增2家甲级医院、2000名执业医师、20多个高水平医疗团队。
(2)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国10多个著名中医工作室。
(3)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扩容提质计划,新建社会卫生机构35家以上。
(4)实施区域综合医疗改革,加快建立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医疗保险制度,将所有公立医院纳入DRG综合管理平台。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83.6岁。
3.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能力。
(一)加强就业优先政策,落实省3.0版本促进就业九条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增加灵活就业政策优惠和服务供给,大力实施粤菜大师三个品牌项目
(2)加快建设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成家庭护理培训1万人次,500户家庭老龄化改造,新增街道老年服务中心10多个。
(3)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护理服务发展实施计划,鼓励幼儿园(幼儿中心)开设幼儿园班,建设30家包容性幼儿园和30所综合幼儿园,新增2400个托儿所。
(4)完善综合救助体系,率先实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儿童等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照顾和帮助,加强退伍军人服务保障,开展贫困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干预试点。
4.继续改善公民的生活条件。
(1)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长期租赁住房的健康发展,将现有商业和办公用房改造为试点租赁住房,规范有序地促进城中村租赁住房的大规模改造,逐步使租赁住房享有相同的公共服务权利,改造和筹集10多万套租赁住房。
(2)出台商品房、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
(3)继续开展大规模住房建设,创新住房空间规划和土地供应保障,居住用地供应不低于3.6新建住房1500万平方公里以上。
(4)大力推进宜居社区建设,加快旧社区改造,继续加强城中村管理,全面推进物业管理进村
(九)继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
1.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
(1)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重要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确认登记。
(2)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实施三线一单-环评-多评合一改革,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探索GEP核算成果运用。
(3)完善生态环境零容忍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措施,出台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高风险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展强制性地方产品环境保护标准试点。
2.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1)推进水处理从污染控制向质量提升转变,完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再生水利用率超过73%,加强面源污染和黑臭水体控制,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不断提高河流水质,确保国家和省级考试段达到或优于Ш类水占地表水的60%。优质推进千里碧道建设,新建碧道210多公里。
(2)建设新鲜空气城市,加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协调臭氧和PM2.5协调控制污染,完成150多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企业整改销售,海洋船舶岸电利用率达到6%,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以上。PM2.5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年均浓度。
(3)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验收,促进医疗废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处理全过程控制,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做好碳减排工作。
(1)出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计划,研究制定城市碳高峰实施路径,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项目,建设光明燃机电源基地、宝昌电厂二期等清洁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2)高标准推进深圳国际低碳城市发展建设,不断完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高水平举办2021年深圳国际低碳城市论坛,推动与生态环境部共建深圳国家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
(3)出台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方案(2021-2025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可追溯性管理平台。
(4)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
4.营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1)深入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万里鹏城绿道品牌,新建绿道40公里,新建郊野径40公里。
(2)继续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出台建设世界著名花城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20年),新建龙岗雪象、光明百花园、大鹏池塘湿地等20个公园,建设3个以上公园群,新增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开展大湾区深圳花展等特色活动,使公园深圳更加美丽和谐。
(3)建设中国最清洁的城市,提高城市道路清洁标准和机器清扫比例,升级300个公共厕所。全面提高垃圾分类运输水平,完成平湖二期垃圾焚烧厂、下坪、郁南环境园区升级改造,加快光明、龙华、坪山三大能源生态园区建设,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45%以上。
(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1.促进城市文明程度新提升。
(1)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项目,举办200场100课后基层活动,努力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布深圳故事:文化创造力之舟的研究成果。
(2)高质量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引入城市文明建设规划和城市文明指标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体系,建设多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继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升级建设志愿者之城和关爱之城,增加25万名注册志愿者,加快诚信深圳建设。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举办祝福儿童主题艺术表演、快乐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夏令营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扣上人生的第一个按钮。
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1)加快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
(2)加快改造升级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3)加快实施一区一书城,一街一书吧规划,建设深圳书城湾区城,新建书吧20家。
(4)加快城市社区运动场设施试点城市建设,新建150多个社区运动场设施。
(5)打造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交响乐团音乐季、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中国设计展等品牌活动,精心开展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宣传文化活动。
(6)深化国有传媒集团新一轮改革和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新时代文艺发展项目,创作推出《英雄颂》等一批重大文艺精品。
3.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1)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探索建立文化企业孵化器,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进国际设计联合会、伦敦设计节、德国iF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如奖项,开始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2)建设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新旅游、荣创华发冰雪文化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项目,促进金沙湾国际公园的开放和运营,提高华侨城集团在深圳的旅游项目质量。
(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批准实施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建议,努力率先实施游艇自由旅游创新政策,启动南澳码头(港口)主体项目建设。
(4)积极开展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加快海上体育、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WTA吸引更多职业体育俱乐部落户年终总决赛、中国杯帆船赛、深圳马拉松等重要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15%。
(5)高水平举办第十七届文博会,探索建设适用国际通用规则的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支持民间博物馆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加7%。
(十一)全面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1)全面贯彻国家整体安全观,全面落实深圳试点示范区安全发展行动计划和城市安全发展指标体系,积极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实施科技强安战略
(3)建设多支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城市快速搜救力量、社会应急力量等各类队伍,提高重大综合突发事件协调应对水平。
2.加强经济安全保障。
(1)提高对产业链供应链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加快推动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2)牢牢把握金融安全底线,实施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推进金融科技沙盒监管试点,加强P2P、小额贷款等新金融领域的监管和风险预警,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防控长效机制。
(3)全力服务国家种子安全和粮食安全,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军民一体化区域配送中心建设,努力将粮食储备能力提高到215天。
(4)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功能,规划建设国际原油交易中心,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世界级智能电网,城市天然气储备能力20天。
(5)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继续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深圳国内配套工程,加快深汕合作区一引三蓄供水网建设,力争总供水规模到730万吨/天。推进自来水直饮工程,完成600个社区优质饮用水管网改造。
3.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制定并实施《深圳小产权房产权公证经济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责任制,年度每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05人以内。
(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督,继续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高水平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加快国际食品谷物建设,实现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抽样检验14.8一万批,努力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3)加强社会保障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力争立案数万人八类刑事案件1.5起以内。
请关注更多小产权房信息和楼盘信息(深圳小产权房网)www.xcqxcq.com
[标签:标加]